高雄變聲手術/男變女/女變男聲帶整形-高雄耳鼻喉科診所

一般男性的音頻在120 Hz以下,而女性音頻須達200 Hz以上,以「改良式甲狀-環狀軟骨拉近術」再造女性音質時,手術中會先將音頻提高到接近300 Hz左右,經過1個半月至3個月復原期後,實際音頻會逐漸下降到220 Hz至230 Hz之間,嗓音較能呈現完美女性特質,一般滿意度高達8成以上。

目前來診所手術的個案,各國都有來診的臨床案例。調音手術目前有三種手術方式:(一)截短聲帶;(二)將兩條聲帶前三分之一部位縫合;(三)改良式甲狀環狀軟骨接近術(聲帶拉緊手術)。

前兩項手術聲帶上都有傷口,易造成疤痕和肉芽生成,影響術後聲音品質,因此採用第三項手術,利用琴弦調音的原理,把甲狀和環狀軟骨軟骨拉近就可以將聲帶拉緊、音頻自然調高。

 

聲帶整形手術Q/A

老人嗓、菸酒嗓都能微調?

除了使用過度導致聲帶耗損外,老化也會造成聲帶萎縮,聲帶擺幅度變小,且閉合不全,不僅說起話來費力,聲音也顯得沙啞低沉,感覺歷盡滄桑。「為了改善老化的聲音,可以用手術來微調改善。」也有的人長期抽菸喝酒,刺激聲帶演變成沙啞低成的「鴨嗓」、「菸酒嗓」等困擾,也都能一併改善。

聲音微調手術方式分成聲帶內注射術及甲狀軟骨成形術。聲帶內注射術是把萎縮的聲帶「變飽滿」,做法是在聲帶內注射自體脂肪、玻尿酸、膠原蛋白等填充物,僅需局部麻醉,並能於門診時完成。至於甲狀軟骨成形手術時病人全程保持清醒,因此能即時微調聲音高低,大幅提高手術滿意度。

聲帶內注射術

適用症:矯正聲帶閉合不全、兩側聲帶間距較小

使用材料:脂肪、玻尿酸、膠原蛋白

手術方式:將材料用特製注射,從脖子或口腔注入聲帶肌層,增加聲帶的體積厚度,達到改善關閉聲帶閉合、萎縮等作用

甲狀軟骨成形術

適用症:矯正聲帶閉合不全、聲帶麻痺、兩側聲帶間距較大,,希望效果維持長期的患者

使用材料:硅膠塊、Gore-Tex填充物

手術方式:在甲狀軟骨板上開口,將填充材料填塞到甲狀軟骨的聲帶平面,使聲帶向中線內移。會在喉部留下一道3公分的傷口

抗病毒濾網/抗菌不織布/口罩用活性碳工廠

抗病毒濾網。利用抗菌劑( 例如含銀離子的無機抗菌劑,納米複合抗菌材料等) 對空氣過濾織物進行抗菌 (病毒) 整理後的濾料具有較好的抗菌(病毒) 性能,用它替代一般濾料,可阻斷有害病菌和病毒對人體的侵害, 進一步淨化空氣環境, 提高室內空氣質素。 2.3.6 清除有害氣體。在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濃煙和有害氣體,主要的污染物是氯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重金屬、粉塵、二蟋瑛等等,其中二嗯瑛是對人體十分有害的高毒性物質,它在尾氣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氣態又有固態的,美國戈爾公司近年生產出一種由P TFE 和催化劑製成覆膜濾料, 它在表面過濾二嗯瑛的同時, 利用催化劑的光催化作用將二嗯瑛氣體分解, 從而達到消除有害氣體的功能。 功能性過濾材料除了廣泛地應用於工業廢氣處理外還可用於室內空氣淨化處理。二氧化鈦(TiO2)光催化空氣過濾材料是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消除有害氣體的濾料。

口罩用活性碳工廠口罩由三層無紡布製成。

(無紡布採用聚丙烯(pp材質)粒料為原料,經高溫熔融、噴絲、鋪綱、熱壓卷取連續一步法生產而成。像布但不是布,它抗菌、透氣、防水、無毒、無刺激性。

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包裝袋和一次性洗臉巾、面膜紙、一次性口罩等都是無紡布製成的。)

抗菌不織布三層材料分別是紡粘無紡布(外層)+熔噴無紡布(中間層)+紡粘無紡布(裏層)。口罩外層防飛沫,中層過濾,內存親膚吸濕。熔噴布一般選用20克重的。

二、材料的採集

1、中間層的購買途徑是淘寶,搜索關鍵字「醫用無紡布」「熔噴不織布」等,要能防水透氣的,克重(每平方米的重量)20克到40克之間吧,因為太厚的話不能和面部更好的貼合。

外層搜索「紡粘無紡布」。內層可用紗布或柔軟的洗臉巾代替,主要是提高舒適性的。

2、雙面粘合襯,用來粘合三層材料的,也可以用針線或強力膠代替。

3、鼻夾可以進一步提高貼合性,如果沒有金屬的,可以用普通雙面膠代替。

4、耳帶:鬆緊帶、橡皮筋、普通布帶均可。

高雄糖尿病診所/高雄糖尿病醫生推薦

糖尿病是越來越普遍的一種疾病,對於糖尿病,人多人認為是肥胖人群和老年人比較容易患上的疾病,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糖尿病好像離大家很遙遠。殊不知,很多慢性疾病都是由於年輕時對於健康的不關心造成的。年輕時期的哪些症狀,更容易讓人患上糖尿病,高雄糖尿病診所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廣告輪播高雄糖尿病

【造成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一種,體內胰島素分泌紊亂造成的疾病,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我們體內的胰島素分泌紊亂或者是生物作用受損呢?高雄糖尿病醫生推薦造成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1、遺傳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徵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係最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2、環境因素: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後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素β細胞。

糖尿病症狀Q/A

很多年輕人認為,糖尿病離自己很遠,但其實據調查每兩個成年人就有一個容易得糖尿病,從這可以看出其實糖尿病離大家並不遠。很多年輕時被忽略的小症狀,很可能是導致糖尿病的前兆。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哪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年輕時的哪些症狀,是糖尿病的徵兆,一起來看看吧。

1、明明吃很多,體重卻在下降

體重在不知不覺中下降,這其實是一種危險信號,如果沒有刻意去減肥,每個月的體重卻減少4至5公斤的話,這就說明身體肯定存在問題。對此,國外某糖尿病研究所專家表示:「如果飲食正常體重卻在下降,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會促進血糖值上升,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無論吃多少食物,體內細胞都無法攝取葡萄糖,也就是說,體內積蓄的能量將被逐漸消耗,最終導致體重下降。

2、飯後容易犯困

有國外研究發現,飯後犯困可能與血糖水平過高、胰島素分泌量較大有一定關係;意味著血糖控制能力較弱,將來發生糖尿病的危險也會增加。如果是同樣熱量的一餐,特別是午餐應該這麼吃,控制血糖、減輕睏倦:減少澱粉(主要來自米麵等各種主食),增加蛋白質(魚禽肉蛋奶),減少精米白面,改成一些全谷雜豆薯類。在大部分家庭當中,精米白面是一年到頭的主食,很少能想起來吃點雜糧豆薯替代白米飯白饅頭白麵包。

3、容易低血糖

如果容易發生低血糖,人會感覺頭暈、腿軟、精力無法集中,甚至眼前發黑,暈倒在地。低血糖的人一般都是體能較差、肌肉薄弱、代謝能力低下的人,肝臟和肌肉儲備糖原的能力都不足,血糖控制能力差。所以一旦身體發福,不僅比別人難減,還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4、視力減退、視線模糊、眼睛易疲勞

國外某眼科醫學博士指出,糖尿病會對人體的視覺產生影響,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異常上升會導致眼球歪斜,進入眼睛的光線也會因此發生曲折,而視力減退、視線模糊等現象都與之存在關聯,長時間的慢性視線模糊,很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5、傷口難以癒合

高血糖會阻礙血液流通,延遲傷口癒合時間,甚至還可能損傷神經組織。傷口的癒合需要充分的血液流通,否則將降低治癒能力,如果經常出現傷口血流不止等非正常現象,最好去往醫院接受診斷。

6、剛吃完飯就感覺餓

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狀之一。美國某糖尿病醫生表示,體內胰島素的機能失常會直接導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組織器官的機能低下。而這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器官就是胰腺,如果體內胰島素不斷升高,就會促使大腦時常產生空腹感。

7、身體經常乏力

胰島素就好比身體的能量供應開關,如果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就相當於切斷了體內的能量供應,從而會產生疲勞感或者易疲勞的體質現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疲勞感並非糖尿病獨有的現象,例如癌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抑鬱症等也容易引發疲勞感,總體來說,疲勞是大病的主要徵兆之一。

8、夜間尿頻

對於夜間尿頻的人,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夜間小便頻率不斷增多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視。國外某醫師指出,如果體內血糖值上升,人體會本能的將其排除,進而導致小便次數增多,因此,尿頻也是患上糖尿病的信號之一。

9、口味濃重,喜歡吃肉類的人

過多攝入動物性飽和脂肪酸的,會增加機體負擔,導致代謝失調,進一步誘發糖尿病。

中醫針灸助降血糖

針灸原理是利用刺激穴位的方式,來達到全身氣血調節,通過「得氣」方式將信息傳遞到相應的臟腑,通過經絡調整,起到讓臟腑恢復良性循環的效果,數據顯示,針灸可以很好的調節空腹及餐後血糖作用,搭配眼針及耳針針刺療法,更能夠良好地調節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使身體調節血糖的狀態趨於正常,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定期追蹤 勿擅自停藥

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患者應定期治療與追蹤,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及正確飲食方式,是改善自己血糖的不二法門,血糖平穩後,可在醫師指導下逐漸減低藥量,絕不可自行貿然停藥,也勿聽信偏方,治療方式也請由專業的醫師診斷並採用合適的治療方式為宜。

鬼月把握搬家要留意五件事情

不少人趕著現在搬家,搬家要留意五件事情。

一、確認搬家內容與金額,並簽訂合約。

需先盤點要搬運的物品品項與數量,所對應的車輛與金額,並要簽立紙本合約書,因為攸關自身權益,除了要找值得信賴的服務廠商,事前看好合約服務項目跟條款,若是家具在搬運過程中損傷,是否有賠償條款等,再進行簽約,保障彼此的權益。

二、為做好家具防撞打包處理,電器試機後再搬

搬家廠商在搬運前會確認好搬運的箱數跟位置,並自備各種專業防撞包材,包好大型家具邊角避免碰撞,要搬運的液晶螢幕或其它家電,搬運前也先試機,確認沒問題開始包裝。

三、家當逐一上車,定位固定

為了避免搬運途中家當彼此碰撞,家具中間除了一開始的包材,廠商還會再以緩衝用的布料包裹,做好層層保護,必要時還會以棉繩定位,避免家具在車內傾倒和互相砸傷的狀況發生。

四、物品運送至目的地並下貨

下貨是考驗搬家人員體力與耐力,例如若是搬至公寓,因為沒有電梯,也非常考驗搬家人員的搬運技巧與細心程度。

五、確認搬家後,搬家人員是否會協助搬到客戶指定的定位

從此細節可看出搬家廠商是否負責,也會現場點交,並請客戶到貨車處再檢查,確認每一件物品都沒有被落下,確實搬運,驗收需仔細再檢查,確定沒問題,簽立驗收單,現場結帳。

農曆七月鬼門開,據說好兄弟會重返人間過生活,因此也被視為諸事不吉的月份,風水專家提醒該避免的禁忌還要得注意,而許多人也認為鬼月不宜搬家,不過風水專家指出,其實農民曆上適合入宅的日子,都可舉辦入厝儀式,只要不要衝到生肖,並搭配座向依吉時入厝,鬼月搬家也能招財旺家運。

農曆七月從8月1日起算,傳統習俗會在鬼門開、鬼門關及中元普渡準備貢品拜拜,雖然不少習俗及禁忌看似不合時宜,但能避免還是能盡量避免,建議讀者要注意相關習俗禁忌,像是住家的的動線、家具床鋪等不可以亂移動,防止七月後遭到破財,至於前後陽台在酉時(下午5點)以後禁忌曬衣服,晚上都要全部收進屋內,萬一被好兄弟拿去穿,未經化解穿了運氣會不好。

在居家佈置顏色上也要格外留意,特別是廚房、客廳、辦公室的沙發,以及臥室床包、衣櫃顏色等,不可以用全黑、全白及鮮紅色,都是好兄弟喜歡的顏色,會帶走住戶好運氣,鬼月後健康容易出毛病,至於,廚房內的菜刀都要收好,不要讓好兄弟搗蛋玩火,尤其在鬼月更加要整理清爽,才不會吸引不好的磁場。

在農曆七月時節,許多人會避開這段時間搬家,只要農民曆上適合入厝的日子,其實都是可以搬家的,只要抓住一個重點,就是農民曆適合入宅的日子,是否有和入住的人生肖、房屋方位、搬家時辰相沖,特別要切記,生肖不能相沖,否則會衰一整年,像是國曆8月19日,也是農曆7月19日,當天適合入厝,但沖馬、煞南,因此家裡若有18歲、78歲的人就應避免入厝。

但若是誤觸禁忌也別擔心,可到住家附近廟宇請求神明化解,而入厝時間也要把握一大原則,最好在午時(下午1點)以前完成入厝儀式,將重要的東西先搬進新家,其餘家當可以另外找時間慢慢搬完,若想講究一點,也可以從房屋坐向來避開不宜搬家的時段,以坐東向西的房子而言,不適合在早上9~11點搬家,若是坐南朝北的房子則不宜在7~9點搬遷。

入厝儀式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驟,「第一趟要先拿重要、全新的東西,像是聚寶盆、鹽燈、身家財產等等,其他的家具、鍋碗瓢盆可以陸續搬進去都沒關係。」而且看好良辰吉時後,要離開舊家之前,得要先燒香告知家中供奉的神明、祖先,搬家的農曆、國曆日期以及新家地址。

最後在入厝時,除了搬家物品以外,還要帶著以下3個東西一起進去新家,200元紅包貼在米袋上、包著紅紙的2顆菜頭,以及最重要的是,從舊家提1桶水去新家煮來喝,並在在下午1點祭拜過路財神、下午4點拜地基主祈求保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拜地基主時不能拜雞腿或雞腿便當「那是百年以前因為取得雞腿不易,現在食物豐盛,能準備多豐盛就多豐盛。」

3 種類型康復者最容易出現「長新冠」

體質差異治療長新冠方式大不同
目前新冠確診康復後,有中長期的症狀皆統稱「新冠後遺症」或「長新冠」,賴博政表示:「病人多以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腹瀉、肌肉痠痛為主要表現,有三種體質的病人最容易出現長新冠,分別為氣虛、陰虛、痰瘀,必須區分體質對症下藥。」

一、氣虛體質:容易出現氣短、呼吸時需大力呼吸,隱隱胸悶,倦怠疲勞,稍微活動後就容易喘促。這類民眾心肺功能通常比較弱,一旦受感染後自我恢復力都較慢,病程也比較久,且因容易耗氣,

造成肺部功能得消耗,因此會用如北沙參、西洋參、山藥、晉耆、桑葉等補氣、加強肺部功能的藥物,幫助受損組織的修復。

二、陰虛體質:容易化熱、局部化火發炎,也就是指染疫後期在病毒尚未完全被消滅時,在身體局部較容易產生輕微發炎反應,容易心情煩躁、夜間怕熱,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咽中隱隱作痛、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腰膝痠軟。

因此會用甘寒滋陰的藥物,如玉竹、生地黃、天門冬、女媜子、百合等滋陰潤燥的藥物,清除體內多餘的發炎物質。

三、痰瘀體質:常見胸悶咳嗽,痰聲重濁,疼痛長時間不癒,刺痛固定,常感麻木、容易造成循環不順,這類患者容易產生血栓,造成繼發性的疾病,因此多會使用如丹參、赤芍、栝蔞實、絲瓜絡等除痰化瘀的藥物,幫助體內代謝廢物移除,強化循環,幫助身體恢復。

長新冠反覆發作未痊癒!從五大面向觀察起
賴博政分享近期臨床遇到的個案,一名 45 歲陳小姐確診新冠肺炎時,出現發燒、喉嚨劇痛,痛如刀割的症狀,經治療解隔後,雖已為陰性,但仍反覆咳嗽不止、咽中有痰無法咳出,及常常會突然感覺鼻腔深處有搔癢感,影響生活品質也引起旁人異樣的眼光,令她十分憂鬱及焦慮,又睡不安穩常驚醒,影響隔天精神體力,還好經過中醫治療後大幅改善症狀,再進行一週的身體健康調理,再度回診時已表示完全康復,且睡眠充足、元氣飽滿。

中醫區分長新冠五大症狀類別為上呼吸道症狀、精神症狀、皮膚症狀、肌肉關節症狀及其他,若「長新冠」反覆發作未痊癒,應盡快就醫治療,不要隨便聽信來路不明的處方、偏方補品,民眾不妨從五大面向觀察起。

上吸道症狀:久咳不癒、鼻塞流鼻水、呼吸困難、胸悶緊痛、心悸易喘等。
精神情志症狀:睡眠障礙、情緒緊張、憂鬱焦慮、專注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腦霧、體力變差、疲勞容易倦怠。
皮膚症狀:紅疹、斑塊、皮膚搔癢、掉髮。
肌肉關節症狀:肌肉痠痛、關節疼痛、腰酸背痛。
其他:糖尿病、甲狀腺炎、代謝異常、腎臟損傷。

長新冠症狀?新冠後遺症中醫治療

長新冠簡單來說就是新冠後遺症,意指感染新冠肺炎後衍生的慢性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根據321的原則定義。 3:感染後 3 個月內發生 2:症狀持續超過 2 個月 1: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症狀持續恐長達 1 年

染疫高風險族群,通常也較容易發生長新冠,長新冠的發生與染疫後症狀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傳染病專家David Strain表示,有4類民眾染疫後較容易出現長新冠。 血栓與微血管有損傷者 先天免疫缺陷者 神經系統異常者 新陳代謝系統受損者 不過無症狀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依然有機率會發生長新冠症狀,此外,染疫後也可能會產生新疾病,或是使原有的慢性病、疾病惡化且變得難以控制。

新冠病毒可以影響人體全身的器官,根據知名期刊《EClinical Medicine》所做的研究統計,患者反應的後遺症症狀,一共有203 種症狀表現,人體 10 個器官系統都會受到影響。有些長新冠症狀是比較常發生的,可以簡單整理為以下四大類別。 一、神經症狀:焦慮、失眠、憂鬱、腦霧等(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 二、消化道症狀:食慾不振、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等。 三、呼吸道症狀:咳嗽、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 四、其他症狀:肌肉易痠痛、夜尿、心律不整、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等。

新冠後遺症中醫治療以潤肺化瘀為治療原則,若為血虛兼陽虛者,可使用養血滋潤,酌加補陽之藥物,如:何首烏、當歸、菟絲子等;若為氣虛下陷兼陽虛者,可使用益氣升提,酌加補陽之藥物,如:黃耆、人參、柴胡等,需要時可再加麻黃、杏仁等,如此可逐漸改善乾咳、呼吸淺快、血氧飽和度不穩定、倦怠等現象。

嗅覺或味覺障礙方面,目前研究可能是因嗅覺或味覺相關細胞受到感染導致發炎和損傷所產生的,可在中醫四診辨證後,透過辛涼、辛溫、益氣、滋陰或補陽的中藥,協助逐漸恢復原有的嗅覺或味覺功能。

SMA新生兒篩檢/FXS/子癲前症

罕見遺傳性疾病中俗稱」漸凍人」 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僅次於海洋性貧血的第二大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簡稱為SMA) 是屬於一種」自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由於脊髓的前角運動神經元出現漸進性退化,造成肌肉逐漸軟弱無力、萎縮,但智力完全正常。患者肌肉萎縮會呈對稱性、下肢較上肢症狀嚴重,且身體近端較遠端易受影響。台灣每一年的新生兒中約有25個罹患此症,雖然SMA的統計發生率僅約一萬分之一,但一般人帶因率卻相當高(約1~3%),SMA的發病年齡從出生到成年皆有可能發生。依據發病之年齡及疾病的嚴重程度可分成三型: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一型(重度SMA typeⅠ):屬於嚴重型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Werdning-Hoffmann Disease)在出生六個月內會出現症狀,病患嚴重無力且呈現四肢類似青蛙狀;嚴重肌肉張力減退;頸部控制不良、吞咽及呼吸困難合併哭聲無力。一般在兩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二型(中度SMA typeⅡ):屬於中度型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Intermediate),其症狀常出現於出生後六個月至一歲半之間,病患之下肢呈對稱性之無力,且以肢體近端較為嚴重,患者可以坐但是無法自行站立或走路,肌腱反射消失或減弱。患者大多可存活至4歲以上,少數則在孩童期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三型(輕度SMA typeⅢ):屬於輕度型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Kugelberg-Welander Disease),其症狀從一歲半至成年皆可能發生,病患以輕度、對稱之肢體近端肌肉無力為表現,下肢較上肢易受侵犯,在跑步、跳躍及上下樓梯時會有肌肉無力肌腱反射減弱,故常需輪椅或拐杖輔助。此類患者存活較為長期。

正常人具有二個以上之SMN1基因,帶因者只具有一個SMN1,而SMA患者則完全沒有正常的SMN1。若夫妻雙方在抽血之後經基因診斷確定皆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因者時,則胎兒(無論男女)會有1/4機率為該病症之患者,1/2的機會為SMA帶因者;另1/4的機會為正常,。因此懷孕時建議進行產前診斷。於母親懷孕後采檢胎兒細胞或羊水(約16周-20周的時候),來分析胎兒SMN1基因是否發生缺失。一般建議在雙親皆基因帶原的狀況下,在寶寶羊膜穿刺檢查之時即可一併額外安排SMA新生兒篩檢。由於SMA疾病目前尚無實際的治療方式可以治癒或是有效減輕患者病況,帶給家庭及社會相當沉重的負擔,所以再三呼籲,希望透過正確的篩檢流程來降低遺傳性疾病的發生率。

子癲前症是指懷孕早期的血壓一直都是正常的,但是在懷孕20周後,開始出現血壓升高。懷孕的婦女得了高血壓後,會進一步損壞了其他器官,例如腎臟、肝臟、腦部、肺臟等。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子癲前症可能會導致媽媽與寶寶嚴重的甚至致命的併發症。

FXS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發育疾病,是導致遺傳性智力障礙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主要原因。該病的男性發病率為1/3600-4000,女性發病率為1/4000-6000,是男性遺傳性智力障礙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女性智力障礙的重要原因。該病是由X染色體上的FMR1基因突變引起的,會造成內源性大麻素通路失調,包括內源性大麻素(2-AG和花生四烯酸乙醇胺)的減少。該病會對突觸功能和神經連接產生負面影響,導致智力障礙和行為症狀,比如社會迴避和易怒。美國有大約71000名FXS患者。

桑葚飯後吃「穩血壓、防癌」效果超好

桑葚本身有補血、控制血壓等功效,高血壓或預防癌症者都可食用,尤其飯後吃還可提高鐵質及植化素吸收,但因其含有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等,因此糖尿病患者較不適合補充。

農委會資料顯示桑葚有許多營養成分,包括:糖、蛋白質、脂肪、鞣酸、蘋果酸、維生素A、B1、B2、C、鐵、鈉、鈣、鎂、磷、鉀、胡蘿蔔素、花青素等。其中,大量的鐵和維生素C是「補血聖品」,有助於生理期或產後血虛之女性,而豐富的花青素對抵抗發炎、氧化等也有所助益,不過因花青素煮後會被破壞,因此若想吸收營養,建議還是直接吃較好。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表示,桑葚含β胡蘿蔔素、花青素、鐵質等成分,飯後吃吸收效果會更好,且它還同時具有能抗發炎的維生素E,可預防癌症。整體來說,桑葚有助於控制血壓,因此高血壓患者很適合補充,不過屬於「高纖食物」的桑葚含水溶性纖維和膳食纖維,食用後會促進腸胃蠕動,因此盡量避免一次吃太多,以免造成腹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桑葚是很好的水果,但陳韻婷提醒由於其富含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等,熱量相對較高,因此糖尿病患較不適合食用,若真的要吃就該計算為一份水果量,且一天不超過2個拳頭大小份量,尤其應攝取新鮮桑葚,不能吃「加工品」以免影響血糖控制。

至於買回來的桑葚該如何保存呢?事實上,只要保持乾燥、不碰水即可放置3~5天,同時利用報紙包起來減少外在空氣接觸,還可降低氧化速度,但若已清洗過,可先用紙巾吸乾水份並放進冰箱冷藏保存,但建議1~2天內就要吃完。

清洗桑葚時,應以大量流水或蔬果清潔劑洗淨,接著再利用過濾水或飲用水沖洗一遍,至於吃不完的桑葚可做成果醬、果乾、濃縮汁等,但這些加工品都有加糖,因此對於減肥、糖尿病、已知患有慢性病、發炎因子等對象都建議盡量避免或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