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冬節氣習俗4件事「補身、延壽」

24個節氣 「立冬 」,代表冬天來臨,氣溫驟降,對年老體弱的長者成為一大挑戰,民間流傳食補增強免疫力度過嚴冬,衍生「補冬補嘴空」的說法。遵循四大習俗 暖身延壽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老一輩的人常常會以當天氣候,預測整個冬季的氣候走向,因此出現「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等俗諺,當天若下雨,今年可能是多雨冬季,尚未到嚴冬時候,就將之前儲藏的柴火、糧食耗盡,較難安穩度過冬天。

立冬有祭祖、酬神、進補 、包餃子四大習俗,在立冬時祭祖、謝神,侍為感謝蒼天恩賜、盡人子孫責任;至於進補部分,因冬天氣溫驟降,年長者或是抵抗力較弱者容易撐不過冬天,多數人會在這一天吃補,台灣各地也流行吃薑母鴨、羊肉爐等鍋物暖身延壽。

至於包餃子的由來,源於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看見百姓在天寒地凍時節,因血氣不通,進而凍壞耳朵,因而以一道嬌耳湯祛寒補身,把羊肉、辣椒、當歸、生薑切碎再用面皮包起來,如同耳朵形狀,下鍋煮湯食用。

吃甘蔗

古人有些擔心喝補氣湯與食物會上火,因此就有人開始以吃甘蔗來替代進補,然而冬天也是一年最後節氣,選在立冬吃甘蔗也有倒吃甘蔗的意謂。另外在福建、潮汕一代的人,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因此立冬更要吃甘蔗與炒飯。

立冬吃生蔥

立冬吃生蔥,古人立冬能吃蔥能讓身體散發體汗,使體的陰氣能隨著汗液排出,如此一來氣血循環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