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天燈節

平溪放天燈活動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元宵慶典之一,被認為是全世界14個此生必遊的嘉年華會、世界第2大新年夜慶祝活動,以及全世界最值得參與的52件新鮮事之一。放天燈的報平安功能,反映了清代閩南人從大陸渡海來臺到平溪地區開墾的歷史;而成為元宵節盛會的天燈節活動,則是20世紀末臺灣各地紛紛發展地方文化特色趨勢的縮影,也是具有歷史發展、宗教意義與常民文化特色的區域性慶典,透過文化傳播與觀光推廣而成為普遍性嘉年華活動的典型例子。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所發明,剛開始為傳遞軍情之用,也被視為熱氣球的始祖。平溪區於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1850年)墾民陸續進入墾拓,經辛勤開墾成為富足聚落,清朝時期山區交通不便、官府管轄不及,遂成為山賊覬覦目標。村民為保性命,冬至過後收成結束,即收拾家當逃入山區,僅留壯丁以施放天燈為信號報平安,此舉後來演變成今日平溪天燈節。另有一說為每年元宵節是春耕之始,先民藉施放天燈向上天祈求一年順利,因早期華人娶媳婦是為了「添丁」以增加勞力,因此透過在廟宇施放天燈,上面寫著「早生貴子」、「五穀豐收」等吉祥話,成為平溪地區元宵節放天燈的由來。近年來「平溪天燈節」參加人數越來越多,除享有「北天燈、南蜂炮」的盛譽,並分別被世界各知名旅遊頻道 discovery 評為世界第二大夜間節慶嘉年華,被CNN 選為全世界最值得參與的52件新鮮事之一,還被全球最大的旅遊資訊出版商Fodor’s列入全世界14個此生必遊的嘉年華會。民國97年(公元2008年)登錄為新北市民俗活動,並向聯合國申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施放天燈時,應注意以下順序:
一、先檢查天燈有無破損,如造成熱氣外流天燈則無法上升。
二、在天燈上寫下心願。
三、把浸過油的金紙攤開,將鐵線穿過金紙中央的小洞綁好於天燈下方。
四、點燃天燈前需將天燈上方四個角提高拉平,以撐開天燈內部,同時抓牢天燈底部,以免熱氣不夠、升力不足。
五、燃金紙後待熱氣飽滿再放手,即可看見天燈冉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