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養身的區別?你知道麼?

知道「養生」與「養身」的區別嗎?

「養身」不等於「養生」。--你會問:養生不就是為了保養身體嗎?

可千萬不要以為養身就這麼簡單--真要這樣認為的話,

你肯定把身體僅僅

當成了一坨肉加

200

多塊骨頭再加無數根毛的組合體了。

「養」是保養、養護、調養、補養、休養、養心、養性、養神及養精蓄銳等

意思。

生」是生命、生育、生長、生活、生存、長生、生生不息等意思。

養生需要養德行,養性情,調陰陽,和氣血,順自然,謹五味,強體魄等。

「養生」

一詞,

最早見於先秦、

戰國時期的

《黃帝內經·

靈樞·

本神》

「故

智者之養

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署,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

不至,長生久視。」

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

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

過精神調養、

食療藥膳、

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

達到體質增強、

防治疾病、

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因此此「養生」不同於彼「養身」。

養生先養心

有人把「養生」單單理解為「養身」、「健身」,因而忽視了「身心健康」

工程的許多軟體,諸如「心潮」、「心理」、「心寒」、「心懷」、「心火」、

「心悸」、「心焦」、「心氣」、「心曲」、

「心神」、「心術」、「心髓」、「心性」、「心緒」、「心態」之類,常

常被置之度外,更不曉得如何醫治自身的種種「心病」。其結果,就是心死而人

亡。

其實,不論從人的生理、心理上看,養生與養心,養身與養性,必須樣樣顧

及。況且,「心」主其中,要占首位,已屬定位。就心理而言,一個人如果心性

不佳、

心緒不寧,

勢必吃不香睡不甜,

幹什麼都心猿意馬,

心慌氣躁,

心驚膽戰,

乃至心勞日拙,

心力衰竭,

還能談得上健康嗎?所謂保證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因素

——生命線與生命力,歷來都要物質、精神並重。所以,人們對於「生活」一詞

的解釋,

也決不會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只見其表而不明其里。

譬如日常生活中

除了必需的飲食男女,還有不可或缺的政治生活、組織生活、民主生活、精神生

活、文體生活等等。人屬有靈魂有思想有智慧有感情的「萬物之靈」,「養身」

不只滿足於腦滿腸肥,

飲吃終日而無所事事,

還必須有適度的勞力、

勞心與勞神。

「勞者」,動也。就是說,人要勞身骨,多動腦筋,才能生而活之。惟此,才與

一般動物有本質上的區別。

按通俗說法,心與腦是共用的。因為,通常也把「心」看作思想、感情。如

用心記與用腦記,費盡心機與絞盡腦汁,並無兩樣。所以,養心與滋腦相一致。

心平氣和以養性,清心醒腦以養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身、健身。腦衰心竭便是

人之真老真死。

心與腦都是人體的司令部,一旦關門停業便無「戰事」,或者指揮失靈就會

打亂仗,導致全軍覆滅。所以,對於每一個人,合理的美容美髮很需要,不但益

於儀表禮節,且能怡人悅己,間接有利健康。但這不過是治標而並非治本。從根

本上說,還是善用心勤用腦吧。據專家研究證實,勤勞者比懶惰者長壽,愛動腦

者比昏庸者健康,樂觀者比哀傷悶愁者漂亮。至於經常講究養心養性養神的人,

就不用多說了,起碼可以大大減少抑鬱症、神經衰弱症與精神病。總之,禪家最

講一個「靜」字。心靜才能細細審察事態,體味世道,感悟人生。這對內心世界

的要求是很高的。心寬體胖,心靜身健,心平氣順,心正

行端,等等,早已是盡人皆知的普通常識,就看我們能否運用與掌握了。既

要平和,

又要歡怡,

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

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與品

德修煉。就當作一次煉「獄」吧,值得!

養身是身體的保養,注意身心的健康?

養生是在肉休健康的情況下,經神世界的豐富?

養生:尋求長生不老?健康、長壽?

養身:營養保健,保持身體各樣物質的平衡?

雖然說養生與保健都是為了自身的健康,但嚴格來說還是有的:養生注重的

是根本的調節,

涉及每一個日常細節,

確保身體的健康發展;

保健注重的是對已

經病變的身體進行調節,

以期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

養身是好好的養護身體.

養生是身體和精神方面都包括了。